banner course-alt trophy target neutron-lg quark-lg proton-lg neutron quark proton wechat

2012年亚赛省份lh1962的经验贴

竞赛生涯回顾

【摘要】课内成绩不很理想。竞赛经历:看书顺序、停课搞竞赛经历。书单。

其实我初中是没搞过什么竞赛的,顶多就拿了一个数学希望杯的铜奖,学校在县城里首屈一指但拿到市里面就算不得什么了。成绩还过得去,班上前五、年级前五十,没有什么进取心,对哪门学科没有特别的热爱。会和一帮人一起去上网吧、打游戏,被抓了免不了一顿骂。就在这种平淡的日子里,我妈突然提出要我去考长沙四大名校。

当时我对什么东西都没概念,只想着高中三年不在家里便闹着不肯去,也拗不过我妈,于是一家人跑到长沙,哪里有考试就往哪里去。最后撞到附中,由于数学竞赛没搞过,复试考的那是个凄惨,我妈急了,忙跟那个招生的老师——也就是我现在的教练:蔡任湘——去说,然后他或许觉得我初试卷子表现出来天赋秉异、根骨奇佳,只是未经琢磨—一反正就让我进了面试。面试两道题做了一道,然后就预录平行班,让我回家拿书搞一搞,然后暑假入学考试就考进了理实班。

正式开学后我才听老师说了竞赛政策、报送这种事情,心里想反正来了也就搞一搞,别浪费了。物理教练招的生,我对物理也有一点好感,然后就进了物理组。

开头一个月做五三,做到了天体那一块。之后拿竞赛书,也就是程稼夫、高妙、小绿书。看程稼夫的理论,看着没意思;做绿书的运动学、静力学,几乎道道题都会卡;(PS:对于运动学和静力学这两块,虽然很多书把它们放在开头,但实际上是竞赛中的一个难点,变化多,技巧性强。我建议要么就一鼓作气把它们拿下(要有三角函数的预备知识),要么就把高考级别的学了就直接跳动力学,我最初在这上面耗了不少时间却又没学好)最后做高妙,然后跟着教练的课,才慢慢找到一点感觉,考试能考组内中游(五十余人大组)。这时搞学习把眼睛搞垮了,配了副200度的眼镜。实际上也没什么,晚上不过十二点,早上也不提早起床,寝室还有娱乐活动(下棋、看“杂”书、聊天、三国杀)。

学能量、动量的时候,组内高端人员出现了刷题、以及比赛刷题的情况(PS:”刷”字在本组有为了完成而完成的意思,略带嘲讽)。程稼夫、高妙、小绿书、黑白砖,全都能超进度。这里说一句,刷题绝对不是好事,题目一遍做过来,常出现的情况是原来做错的,再做一遍还是错的,什么模型、技巧都掌握不了。早期做题时应做到:错题重解,而不仅是在原题上订正,进一步要学会错因分析,模型总结,阶段反思。

学刚体前教练给我们过了一遍高妙的微元法。微元法这个东西,怎么说呢,你就当学微积分前的一个过渡吧,反正我在正式学微积分前用微元法虽然别扭,但感觉还不错。(PS:均分、数列求和、求极限,相对微积分在操作上最大的缺陷是没有换元法)

寒假里,教练让我们买几本普物看看,我也不懂,随便就从旧书店(PS:师大附中边上就是师大,买旧书(和新书差不多)很方便,我手上的大学书一半左右是在旧书店买的)买了一本外系用的大学物理,看了一些科普的介绍,却从此对物理中较深入的东西提起了兴趣。此后一段时间就在图书馆看各种科普:《量子力学史话》、《宇宙的琴弦》、《物理世界奇遇记》、物理改变世界一套(对象为本科一年级水平,讲了公众视野之外但是研究前沿的东西,力荐)…

寒假过后,开始学电磁,这时候我感觉到了程稼夫的理论的有用了,只不过跟进度时这本书只跟例题,主做另两本。这时候我们教练请来了一个师大研究生给我们上高数,顺便上一些概率、矩阵的基本知识。单变量微积分还好,多元的就彻底晕了,矩阵也只会算,除了知道可以解线性代数方程组外什么都不知道。学高数想通过同济六版把理论基础搞清基本不可能,我建议先看那些有用的结论,熟悉使用就行了。想学理论可以之后去看数分,我是高二寒假看的。关于高数题的问题,你想做可以去找吉米洛多维奇数学分析习题集,但我是基本上碰到物理题需要才去研究的,同济上只做了一些积分题。

我们教练一向很强调习惯的培养,字迹工整、答题规范、少涂改。而那时的我不是很在意。不过随着慢慢有人退组我开始有紧张感了,由于教练说要考几套综合题作为最后留人标准之一,我干脆直接做高妙后面的递进测试,做着做着考试成绩居然就上来了。这时教练坐不住了,直接拿着我和其他几个人的试卷点名批评,扬言下一张试卷涂改在多少以上记零分、再犯T人。我也真被吓住了,练了一下午的书写,第二天的试卷立即判若两人

对于答题的规范性只有一点:研究答案。得分点在哪里,怎样表述清楚。不要让答案只成为对结果和学方法的东西。

这一段时间组内也兴起了一股思想潮流:有扬言哥来物理组的目标不是保送,而是锻炼思维与能力,所以不做题,整天在那里进行深邃思考的(此人高一曾根据安培三实验一星期独立推出毕萨定律);有认为物理竞赛功利性太强,在那里反省为什么要与世俗同流合污的;有精神敏感,在多人退组的情况下亚历山大,总是纠结于是退是留的……我们教练也不辞辛苦,与他们进行了一轮轮艰苦卓绝的思想斗争。(此三人现皆为省队,但他们的性格基本未被改变)

最后留组成员的事情定下来之后,已经快暑假了。教练带领我们出战杭州,参加舒幼生教授在富阳中学的讲座。可以说听这次讲座是我物竞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,这里我从做题经验型开始向理论总结型转型,弄清了牛顿力学的理论体系,并基本掌握了舒教授讲解的几个新模型,最后考试拿了一等奖。这里说一句,舒教授上课、考试的不少新题其实是往届北大集训队选拔题。

回学校,天天上午考试下午做题,这时我为了试卷干净开始走极端,先在草稿纸上写下关键步骤并算出最终结果,再写到试卷上去。坚持了一暑假,这直接导致了我做题速度提高,然后考试策略变成先做完,再疯狂找错…

这时候递进、模拟都弄完了,高妙也差不多了(程书、绿书还差大片章节…),我开始做奥赛经典(其实组内做题速度差的很远,高端已经在做俄罗斯(复赛前不要做俄罗斯!—毛线的忠告),做的少的书还是新的)。奥赛经典是一本不错的进阶书,只是答案错的比较多。

暑假放了十天,也许是好好玩了几盘真三的原因,我的书写有开始下滑了,一起下滑的还有成绩,几套历届题都没考好(其实我们老师把前8届都考完了,我觉得是个败笔,另肯第二年暑假再考)到了高二复赛,我的分数还没有实验线(虽然到了实验线也没有用,湖南的地方政策),不过看到高二有三个到了省队理论线也不爽不。

复赛过后,我开始整理笔记(在此之前我还没有自己整理的东西),看舒力,看新概念。电磁学自己慢慢琢磨矢量分析,也推出了几个公式。然后看光学,热统第一章,疯狂抄书。做题做舒力,集萃,力学小问题(一本绝版书)。然后到师大上课,考试,然后就是一学期。这个学期还是纯粹学习。只不过最后我爸妈感觉食堂伙食太差给我租了房子走读。

又是寒假,罗老板他们从集训队回来了,然后罗老板随手就是一张大书单,我不放了,怕吓了小朋友。毛线给我们上了一星期的理论力学,之后我慢慢看狭相、格里菲斯的量子力学、数理方程、热统、电动,一边上师大的课,再一边开实验(实验击中讲)。转眼就到了4月份。可以说这两三个月是我学习效率最高的时候。

这时候开始停课(保留英、语),但一停课效率突然降低,就单纯的在做集萃、国培、大题典。6月份有学业水平考试,恢复上课3个星期,结果考了个年级平均分。对于竞赛与综合如何协调,我应该没什么发言权,从县城里过来,第一次月考就是两百多名,虽然第二次进了前两百,但随后就一路下滑,滑到五百。我倒没什么大压力,我妈说竞赛搞不成考个邵阳学院(二本)就行了。

又是暑假,停理论、复习、清掉以前书上没做完的章节(其实我还没清完)、做模拟题,最后阶段一天一套,成绩全部张榜,全心准备复赛。考前自然有些紧张,不过还行,最后以109+29有惊无险的通过。

复赛到决赛那一个月就算了,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,借了一本爱因斯坦全集-卷二,入手了一本朗道《场论》,看的挺爽。做起题来却感觉都是现题,做不进。决赛以52的实验分扳本拿到国一。集训队里的话感觉大家都有层隔膜,不好交流,只好一心学习。


喜欢本文?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!